社會責任 〉正修科技大學-手作童玩、解任務換食材,正修科大這樣讓學生愛上旗山
2023-3-06

圖片提供﹕正修科大

高雄市旗山區並不偏遠,駛上國道十號,僅需四十分鐘就能到達高雄市區。然而正因為交通便捷,年輕人多至都會區工作,旗山猶如「最近的偏鄉」,面臨人口老化、青年人口流失、地方產業量能不足等困境,正修科技大學執行的「蕉傲・大旗山典範創新合作生產推動計畫」釐清問題,為此建構解決之道。

玖農社,銷售農產兼安親班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原先規劃的事情被迫改變作法,但正修科大仍繳出不少成果,例如「弍玖農社」USR多功能基地的成立。

二○二二年二月,原來的旗山糖廠重新活化為旗糖農創園區,總計有十五座倉庫群。在高雄市都市發展局的協助下,正修科大承接了弍玖農社,這座基地目前提供小農產品免費上架、辦理在地知識課程,也扮演社區長輩和孩子的休憩場所。

「透過將農產品銷售盈餘回饋至社區,我們可以幫到當地的弱勢家庭,」正修科大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吳宗仁說,這處基地也是小學生放學後的安頓處所,「當地小學生走路五分鐘就能到達基地,我們提供玩具、童書繪本、點心,讓小朋友不會因沒有大人看顧而到處亂跑。」

琵鷺青年工作隊,一步一腳印探訪社區

弍玖農社的工作人員由正修科大的畢業生及在校生擔任,這些學生在校修習由學院開設的USR學分學程,課程內容包括在地關懷、產業行銷、食安議題及農特產品的推廣等。

值得一提的,為期十八週的USR課程,約有三分之一採用移地教學方式,讓學生直接進到旗山或是高雄市其他社區蹲點學習。二○一九年,此計畫成立「琵鷺青年工作隊」,學生透過一步一腳印的探訪,對於旗山在地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要成為琵鷺青年工作隊的一員,必須經過兩天一夜的營隊訓練,需要遵守不少看似不容易的營規,例如:繳出手機。吳宗仁說:「放下手機,才能看見生命中的美好。」包括打掃就寢和活動空間、料理餐食,通通要自己來,甚至連食材都要完成任務後才能取得。

所謂的任務,是到旗山各社區向地方職人請益,在沒有手機協助導航的情況下,依照職人指引找到正確道路、尋訪未曾到過的社區。「透過探索學到的社區地理、景觀和人文特色,感受更為深刻,也能產生發自內心的在地關懷。」吳宗仁說。

學生長期參與旗山在地的社區活動,例如圓富社區的口隘泥巴節、中寮社區的問路站經營,以及搭配社區連續三年參與亞洲智慧樂齡展。在這些活動中,吳宗仁看到學生的成長,「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撰寫方案的能力。」

圖片提供﹕正修科大

在地職人授課  學生愛上家鄉

正修科大透過USR計畫培育人才的觸角,從大學延伸至高中校園,與鄰近的旗美高中合作,連續三個學期開設微課程,時間在每週五的上午三節課,每學期十八週,由正修科技大學負責規劃和執行課程。多數課程都由旗山在地的社區、農業、製造業地方職人擔任講師,把屬於旗山在地的知識,傳達給旗山的高中職學生。

例如:來自遠山木業的講師,教導學生製作童玩木工、傳授當地林業相關知識。另一講師則是旗山當地「阿嬤咖啡館」的創辦人陳宗卿,他為了紀念母親,在圓富社區創建一間咖啡館,服務生由一群平均年齡八十歲以上的女性長者擔任。陳宗卿帶著學生學習煮咖啡技巧,也了解如何在偏鄉創造可能性及活化商機。

「解決偏鄉年輕人外流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在地孩子認識家鄉,了解周邊原有的豐富產業、經濟、文化、教育等資源,才會相信留下來是有發展機會的。」吳宗仁舉例,許多在地高中生未必熟悉近在呎尺的旗尾山,透過課程的引導,才發現山中植物的多樣性。

協助臺二九線偏鄉  宣揚旗山學

接下來,正修科大師生團隊還有許多USR相關計畫,其一是在其他偏鄉「複製」弍玖農社模式。吳宗仁進一步說明:「就如農社取名『弍玖』的發想,希望將旗山USR計畫的服務對象和範圍,沿著臺二九線公路,延伸至杉林、甲仙、納瑪夏,讓USR計畫不只在旗山,而是能號召鄰近旗山更多的社區夥伴一起加入USR的合作團隊。」
目前,弍玖農社已和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旗山社福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將在新年度計畫中開始實施。

其二,則是建立屬於旗山在地的學問 - 旗山學。經過長期的田野調查,正修科大邀請旗山在地的漫畫家協助繪製內容,接下來將結合旗山在地的電影工作室,以影像紀錄旗山地方的人事物,將點點滴滴記憶匯聚成影像作品,之後在旗山的各級學校推廣,讓在地的小孩對旗山有認同感,長大後能有動力為家鄉貢獻一己之力。

吳宗任在一路的USR推動經驗中,最大心得是,「謹記以尊重、平等的態度與社區互動,不是大學服務社區,而是社區協助大學培育人才,」透過關懷在地,學生視野得以擴展,「我們希望學生未來在各行各業服務,都能保有社會責任和助人服務的初心。」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773001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