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 〉正修科技大學-支持與陪伴,科大生挑戰頂大課程大成功
2025-10-01
文字/陳筱君 圖片提供/正修科技大學

「十八個學生裡,有十二個想退選?」正修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正修科大)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主任陳微拉回憶,剛加入「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CA)」時,經由副校長龔瑞維、工學院院長龔皇光和四個資通訊相關科系主任組成的委員會決議,原則上開放全校學生申請TAICA四個學分學程,並鼓勵電子、電機、資管與資工等科系學生修習,後來學生選擇了「生成式AI:文字與圖像生成的原理與實務」和「機器導航與探索」兩門課,然而,開學第一堂課後,就有學生反映「機器導航與探索」課程難度很高,甚至希望退選。

「我們希望同學藉由TAICA課程,提升人工智慧領域的專業能力,所以在設備支援、安排協同老師和教學助理輔導都全力支持,甚至學期末及格通過的學生,每個人都發放三千元獎勵金,」陳微拉表示,學校得知十二名同學退選「機器導航與探索」後,立刻請系上老師啟動輔導機制,了解學生退選原因後,鼓勵他們可以改選其他課程,後來部分同學轉而選修「生成式AI:文字與圖像生成的原理與實務」,這些同學在期末也幾乎都順利過關,除了敲開TAICA「人工智慧自然語言技術學分學程」大門,也證明只要跟著老師的進度努力,科大生同樣能通過頂大課程的挑戰。

找錢、找人,系系都有協同老師盯進度

正修科大一直以成為人工智慧人才培育基地為發展目標,因此相當重視加入TAICA聯盟、讓師生共享頂大資源的機會。為了讓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學校積極提供經費支應老師的鐘點費,並請各系系主任協助,只要系上有學生選修TAICA課程,就必須指派適合人選擔任協同老師,或由工學院推薦老師協助。

即便「機器導航與探索」最後僅剩個位數學生選修,工學院仍推薦一位協同老師陪同上課,並配合開設一門校內實體課程,以強化學習效果。陳微拉指出,「學校老師其實都有開設類似課程,但強度和難度不及TAICA的課程。老師們樂於以學習輔導的角色和學生共同聽課,吸收最新趨勢與資訊,再將所學融會貫通,豐富來年自己的課程內容。」

輔導加陪伴,學生表現大放異彩

加入TAICA聯盟學校後,負責相關業務的陳微拉會定時追蹤學生的學習反應,她坦言,「果不其然,開學前幾週就有部分學生因壓力過大,無法順利完成當週作業,一週拖過一週,自然影響學習進度。為了幫助學生追上進度,學校額外提供經費,讓每位協同老師聘請一位教學助理,不僅協助學生完成作業,也希望在期中前讓他們熟悉課程強度,把進度追回來。」

此外,電子、電機與資工三個設有相關實驗室或特別教室的系所,都配置了符合課程需求的電腦設備,將學生集合到校上課,採取協同老師跟課後立即帶領討論的方式,掌握學生學習情形;資管系則安排學生先完成遠距直播課程,再由老師在當週以實體課程帶領討論,解決學生課堂中來不及提問或反應的問題。

有了充分的陪伴與支持,正修科大的學生果然繳出亮眼成績,選修「生成式AI:文字與圖像生成的原理與實務」的五十七人中,有五十一人順利通過,及格率達到八九·四七%,僅有六人堅持到最後的「機器導航與探索」,也有五人通過。陳微拉對學生迅速成長的表現相當肯定,並表示:「學生覺得修習頂大課程與過去課程是不同的學習,收穫很多;對於有心學習的學生,學校還提供經費,讓三位學生在期中後到清華大學參加期末專案實作工作坊。」

分析通過頂大課程的學生發現,大三以上至碩、博班學生的作業完成度和品質相對較高,因此學校未來也計劃以大三以上的學生為主要推廣對象。為了提升選課意願,正修科大盤點校內相關科系課程,將包括人工智慧概論、程式設計、生成式AI、統計學、應用統計學、深度學習和視覺應用等二十三堂對應課程申請TAICA審核,讓學生透過系所原本的必、選修課,即可認列六學分,只需另修三門課,即可獲得TAICA學分學程,相信此舉將吸引更多學生參與課程、挑戰自己,持續深耕,進而帶動國家整體人工智慧能力提升。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3377576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