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 〉明新科技大學-練技術、養態度! 一照在手走天下
2022-12-01

大學還沒畢業,只靠一張證照就能以四萬元月薪起跳,獲得知名企業聘用,還可以繼續回校完成學業、取得學士文憑,真的有這麼好康的事嗎?沒錯!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想要贏在人生起跑點上,可得先養成三年!

這是明新科技大學連續五年辦理「封裝測試產業精英專班(2+2N模式)」之後,今年配合產學攜手2.0計畫推動,做出最大的變革。半導體學院副院長趙守嚴表示,從今年暑假開始,所有大三(二技一年級)的專班學生,都必須在暑假參加為期三週、共計九十六小時的「封裝工程師能力鑑定培訓營」,並且在大四上學期通過「半導體封裝工程師能力鑑定」,取得由經濟部工業局和臺灣區電機電子同業公會共同頒發的半導體封裝工程師證照。

這一張iPAS等級的半導體封裝工程師證照,就像是進入職場的通行證,讓專班學生在大四(二技二年級)時,就能被產學合作的力成科技、矽格、聯測等公司,以工程師的職位正式聘用。同時,學校也和日月光、艾克爾、力成、矽格、廣化科技等各大封測廠簽訂合作意向書,成為學生就職利器,可說是一照在手,走遍半導體天下。

勇鷹計畫引導高中生進行職涯探索

不同於大部分產攜專班以鏈結高中端的方式,規範專班學生報考資格,明新科技大學「封裝測試產業精英專班」採取日二專銜接二技進修部的方式,對所有高中生開放。

半導體學院院長呂明峰認為,此舉反而有助於找到真正有志於半導體產業的學生,加上「半導體勇鷹計畫」的推波助瀾,增加學生的穩定性。

原來,老師們認為要有優質且穩定的招生來源,必須先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就是俗話說的:「強摘的瓜不甜。」於是明新科技大學半導體專業師資群,組團遠征臺中中、花東等地,與沙鹿高工、大甲高工、內思高工、磐石高中、花蓮高工等學校或校內社團合作,開設科普課程,引導學生展開半導體產業的職涯探索。

而這些向下扎根的課程,也獲得合作企業的全力支持。除了一般的學術教學輔導之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融入半導體產業分析、積體電路企業參訪、電子產業相關學系課程體驗等半導體職涯探索課程,不僅可以誘發高中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也帶領他們思索自己未來人生及職場規劃的方向。

擔任專班導師多年的張丞勛有感而發:「進入產攜2.0元年,要特別感謝教育部在重點產業的人才培育經費贈額超過一倍,使得我們在專班的實作課程能有充分的材料去發揮。同時在專班的獨立招生過程中,可以觀察到學生素質更好。從過去到現在平均來看,專班學生不論在實作能力或學習力上,程度大約等同日間部前段學生。」

「他們的想法普遍比較成熟,認為走一條不同於別人的路,可以為人生開創更多可能性。」另一位導師沈添賜也表示,自己輔導的一年級新生中,很多人手中不只擁有一張證照,符合技優保送資格。甚至還有學生同時考取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最後也決定留在專班。

全員留任,業界好口碑

半導體學院院長呂明峰以首屆與矽格合作的專班為例,全班學生在日二專第二學年下學期到公司實習之後,因為表現深獲肯定,以百分之百的留用率成為正式員工,並且進入夜二技就讀,邁向準工程師之路。這群學生於一百一十學年度順利畢業,再度以他們的實力獲得全員留任。

目前大四、正在準備「半導體封裝工程師能力鑑定」的李佳浚和陳昱儒同學,同樣在矽格服務,他們異口同聲說,一邊工作、一邊念書的壓力的確不足為外人道,但是收穫也成正比。不論是穩定的薪資、宿舍,讓他們沒有經濟壓力;或是為了和外籍移工共事及溝通,強迫自己把蹩腳英文提升到現在工作溝通無礙、生活上聽得懂七、八成,都是過去沒想過的意外收穫。

和一般新進員工比起來,專班學生以在學校類產線工廠扎實的實作經驗為根基,進入公司後,會比較快熟悉所有作業模式及流程,也清楚知道未來的發展,穩定性較高,深獲力成科技副理李柏翰肯定。

同樣大四的溫智偉來說,雖然一開始上線也摸不著頭緒,但是追著工廠師父不恥下問之後,很快地,包括黏晶機、打線站等機臺中作業都難不倒他。

產學合作打造實作基地

過去專技教育盛行時代,專科學校設備齊全,專注於學生技能培訓。但現在進入科大教學,學術比重提高,相關機臺中設備也隨著技術日新月異而加速翻新,光靠學校經費實難支持設備更新及維護。

明新科技大學透過「產攜2.0」及「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經費,加上力成科技等公司贊助的機臺中,建置全臺灣第一座不輸半導體科技廠房的實作基地,從測試機臺中、量測設備到完整的QFN封裝量產系統,一應俱全,提供專班學生就學期間鍛鍊基本功夫的最好環境。

這一整套實作訓練比照專科時代的技職人員養成,學生在學術理論之外必須從基層作業人員開始,跟著師父練技術、養態度;在大三升大四時,則是從助理工程師到工程師的培訓階段,配合產線業師給予更高階的技能指導。達到產學攜手、學用一致,系統性解決智慧封測產業人才需求缺口問題。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3990460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