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三年度大專校院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計畫成果展」於七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在華山一九一四文創產業園區舉行。本屆展覽以「新創無界、未來無限」為主題,邀請計畫補助的學校夥伴、學生團隊及創新創業領域專家齊聚一堂,讓創意火花在展場內四處碰撞。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專門委員李惠敏在開幕致詞時表示,這項計畫旨在提升大專校院創新創業課程品質,培育具創新思維與實作能力的人才。除了課程設計,更串聯校園研發成果與產業需求,打造完善的創新創業培育生態。
培養逾三千組團隊,打下創新創業基礎
根據教育部統計,「大專校院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計畫」至今已培育超過三千組學生團隊,補助近七百組團隊邁出實踐第一步,為臺灣創新創業領域打下扎實基礎。
創新創業教育一直是教育部的重點投入方向。從一〇一年度起,教育部推動「大學校院創新創業扎根計畫」,鼓勵各校打造創業友善環境;到了一〇七年度,計畫對象擴及至技專校院,並更名為「大專校院創新創業扎根計畫」,鼓勵學生實際開設公司、了解營運流程,也開設募資實戰課程,帶領學生團隊進行提案與簡報訓練。
一〇九年度起,計畫再升級為「大專校院創新創業扎根計畫」,搭配「大專校院創新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臺」,讓學生在課程中實作、模擬創業情境,跨出第一步,把心中潛藏的創業魂變成具體行動。透過這樣的學習模式,學生不僅能獲得創意養分與創新思維,也能持續獲得創業資源和輔導支援,為未來創業之路打下堅實基礎。
邀專家分享實戰經驗,學生從中學創新創業
本屆成果展規劃兩大展區與三場主題活動。展區整合各校輔導策略與學生團隊成果,由學生與師長現場解說,分享構想來源、發展歷程與未來藍圖,並與產業代表交流互動。
主舞臺活動則包含「新創團隊實踐分享會」、主題講座「新時代的新創起點」,以及焦點論壇「創業的成功與失敗」,讓與會者從不同角度理解創業之路。
在新創團隊實踐分享會上,臺科大校友、振昇機器人有限公司創辦人蔡昇恩分享如何從機器人設計出發,結合智慧科技與場域應用,開發具市場競爭力的自動化方案;中山大學校友、果源創生創辦人鄭幃哲則談到,他如何深耕地方農業、推動產業復興,並成功實現品牌打造與永續創業。
主題講座邀請台北市電腦公會副總幹事賴荃賢,憑藉多年擔任政府創業天使計畫主持人與產創顧問的經驗,分享創投實戰與新創育成心得。焦點論壇則由BravoAI創辦人林奕辰與IrisGo.AI共同創辦人朱宜振,揭露創業路上的真實挑戰與突破策略,讓學生理解創業不僅需要創意,更需要勇氣與智慧。
教育部期盼,透過此次成果展深化大專校院創新創業教育成效,激勵更多學生把創意轉化為實際行動,為臺灣注入堅實創新動能,並讓青年學子具備在世界舞臺上展現實力的能力,成為全球新創浪潮的亮眼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