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貢獻 〉社會科學類科/第二十三屆國家講座主持人-開啟數位資訊辯別思想潮
2020-9-08
臺灣師範大學講座教授 蔡今中

蔡今中,臺灣師範大學講座教授兼學習資訊專業學院院長,鑽研科學教育與網路學習領域20多年,2014年已榮獲第18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獎,今年,49歲的他再度獲獎,並晉升終身講座,創下史上最年輕獲獎紀錄。

兩次獲獎,蔡今中實至名歸,在教育學術界,人人都知蔡今中擁有高質與高量的學術產出,暑假期間走進蔡今中的研究室,每位研究員還是忙得不開交,輪番地跟他討論不同的專題研究狀況,他笑說:「學生都罵他這裡是血汗工廠,大家都在等我何時出國,他們才可以稍稍喘口氣。」

雖然研究生罵歸罵,但他們談起蔡今中的學術成就都滿臉驕傲,還立馬搬出10多冊、每本都比字典厚的書說:「這些都是老師的論文集結,很驚人吧。」這裡頭不僅數量驚人,還有約300篇論文曾發表於SSCI國際期刊,因高研究能量也令蔡今中獲邀擔任全球網路學習領域重要期刊《Computers&Education》,及科學教育領域核心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主編。

領先全球獨到研究

過去25年來,蔡今中全心投入數位與科學學習領域研究,他曾協助誠致教育基金會推動均一教育平臺,提供教學策略思考,如今均一教育平臺已經成為中小學教師重要教學夥伴。此外,蔡今中也曾在國際組織任擔任指導教師,協助蒙古與巴基斯坦等國家建構數位學習環境。

從技術指導,到協助教育單位擬定教學策略,蔡今中歸結自身成就,他自認其最大貢獻是早在2001年網路學習萌芽之際,就率先提倡網路資訊辨別的重要性。當時政府與各組織都還沉浸在「網路無遠弗屆」的歡愉浪潮中,認為網路為全民開啟世界之窗,因而大力建設硬軟體以提升臺灣網路普及率。

就在此時,蔡今中已預知了未來發展,從2001到2004年之間,他持續在全球教育相關學術期刊發表論文,透過科學化研究,闡明網路只是一個中性媒介,人們不能濫用網路,教育單位也要審慎教導孩子正確使用網路、學習批判性思考,並懂得辨別網路資訊的真偽與需要性,否則將會造成極大災難。

這些論文呈現很不一樣的觀點,蔡今中等於在一股熱浪上,澆入一大盆冰水,可想而知,當時這些論文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共鳴性也很低,只有在國外一些教育組織提及這是必讀文章。即使如此,蔡今中依舊認為這是重要課題,還是持續不斷發表文章。

如今,網路、數位學習素養已逐漸成為一門顯學,不僅相關學術研究增加,也有愈來愈多中小學教師投入實際教導作為,「可惜目前仍做得不夠完整,還需要再透過不同方法來提升學生媒體意識」蔡今中直言。

一直以來,蔡今中都是一邊在探討如何提升數位學習效率,讓更多人受惠,尤其是偏鄉缺乏學習資源的中小學生。另一邊,蔡今中則運用其獨到的前瞻眼光,持續針對不同議題進行質性研究。

如同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許多國家都下令關閉學校大門,使得數位學習成為熱門話題,4月時,臺師大也因有2位學生染疫全校停課,全面改採遠距教學形式,外界卻不知,臺師大早在停課前快一個月,蔡今中就已經帶領團隊啟動全校遠距教學示範。

疫情使然,學校不得不採取遠距教學取代實地教學,此時卻有另一種聲音出現:數位學習效率不如實體教學好,教師很難檢視學生有無專心上課。蔡今中則提出不同看法:教育單位要想的不是批判,而是到底為何人們不信任數位學習,又該如何摌除疑慮。

蔡今中坦言,以臺灣教育環境來看,過去推展數位學習的出發點都是以實體教學為主,網路教學為輔,突然間統統改成網路教學,人們難免會有疑慮,他很希望幫助政府與教育單位以更開闊的心胸來落實數位學習的好處。

相信知識;批判知識

研究眼光前瞻又精準,跟蔡今中一路的求學、工作歷程息息相關,臺師大物理系畢業,蔡今中大五時曾經當過國中理化實習老師,短短1年的教學歷程卻成為改變他人生的起點。

那時他每天用心備課,常常在課堂上講得口沫橫飛,許多學生仍一臉問號,他只好不斷重新思考、改變教學內涵,可惜效果有限,他逐漸體會到每位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盲點,促使他進而思索:如何找到一套系統性方法,可以解決大部份學生的學習痛點。

為了找到答案,大五實習完後,蔡今中決定再深造,先到美國哈佛大學取得教育碩士學位,又赴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科學教育碩、博士學位,就讀博士班期間,蔡今中投入知識論研究,主要在探討知識的本質、來源、可信度,這是他日後進行網路資訊辨別教育的重要根基。

蔡今中解釋,當科學家認證過的知識都有可能被質疑、被推翻時,大眾隱身在電腦背後傳播的資訊、知識、學說也應該被檢視其真偽、可信度,因此,蔡今中開啟一連串的相關研究。

特立獨行成為焦點

在學術界,蔡今中是個很獨特的學者,比起別人對他研究的評論,他更在意別人對他穿著的評價,譬如主辦、參與研討會是大學教授的日常,蔡今中為了吸引觀眾目光,每次都會穿不同的服裝出席,即使開校務會議也是如此,「而且常是不驚豔不罷休,」他笑說。

蔡今中的求學歷程也是令人驚呼連連,他常笑說:「我小一就逃學了。」他剛上小學時,老師就規定學生要走哪一條路回家,他覺得那條路很陌生,他完全不想走那條路,又害怕當面違抗老師,於是他每天最後一節課總會翹課先離校,走自己熟悉的路線回家。

小一新生違抗老師命令,又天天翹課,自然成為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蔡今中後來就被編到放牛班,幸好當時他遇見了一位從不在學生身上貼標籤的好導師,她不僅沒有放棄這些放牛班孩子,反而更用心帶領孩子學習。最後,這一班竟有一半以上學生考取第一志願的臺中一中、臺中女中。

小學歷程令蔡今中感受到一位好老師對學生成長的幫助,日後也要成為一位好老師的念頭便偷偷在蔡今中心中萌芽。如今他也成為一位育才無數的教師,還曾獲得教育部師鐸獎,是個教學與研究並長的優秀學者,備受全球肯定。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804090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