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的氣候暖化愈來愈嚴重,能源轉型已刻不容緩。行政院在「5+2」產業中特別納入綠能科技產業創新,希望因應氣候危機,並驅動下一代產業發展。
教育部也在107至110年推出「潔能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藉此推動臺灣永續發展理念,為新能源產業培養人才。
綠能科系逐漸搶手
計畫推動一年多來,已經有初步成果。107學年度已有14所大專校院開設「能源工程細學類」課程,教授風力、太陽、生質、水力、潮汐(或洋流)、地熱、燃料電池與能源放射等再生能源相關課程,占大專校院總數的1成,比97學年度增加。其中,開設學士班的大學有4所,技專校院有7所,開設碩博士班的大學也有7所,技專校院有3所。
以學生數來看,雖然近十年因為少子化逐年遞減,但能源工程細學類的學生人數仍舊持續攀升,特別是學士班的成長幅度最大。
107學年度與97學年度相比增加65.8%,其中學士班學生增加近73.9%,碩士班學生增加近49.8%,博士班則增加24.4%。學生人數占大專校院學生總數的比例也從97學年度的1.7%,逐年成長至3.0%。
國內製造業人才趨向高階化
其中,國立學校仍是培養綠能科技人才的主要推手。
勤益科技大學招收的學士班學生人數最多,共有952人,其次是臺北科技大學的680人與清華大學的677人。私立學校則以東南科技大學招收330人最多。
至於碩博士班則以清華大學招收最多學生,共271人,其次是臺北科技大學有228人,第三名則是勤益科技大學有95人。招收能源工程細學類碩博士班學生最多的五間學校全是國立大學,招收的學生占同類碩博士班學生85.1%,顯見高階綠能人才的培育多以這五家國立大學為主。
其實教育部早在99年就啟動「能源國家型科技人才培育計畫」,逐步培養綠能科技人才。目前累計至106學年,能源工程細學類學士畢業生已有4,612人,每年的畢業生人數從99年的419人逐步增加至106年的780人,由於綠能科技已成為減緩全球暖化的顯學,加上國內製造產業人才需求趨向高階化,使得碩博士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這些人才將是我國發展綠能產業、促進永續發展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