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意 〉南華大學-推動USR,關懷生命教育及環境
2018-1-10

長期來,大學與企業各自以不同的指標追求卓越、績效,很難用同一個標準來比較。但唯有一件事會讓大學與企業產生共同交集,並且可以放在同一個天秤上較量,那就是社會責任的實踐。在這個交集點上,南華大學交出了一張令人驚豔的成績單。
TCSA臺灣企業永續獎可說是臺灣上市櫃企業,用來檢視自己CSR競爭力的重要獎項,每年競爭激烈。在今年「TOP50臺灣永續企業獎」放榜名單中的學校、NGO、醫院組別中,南華大學脫穎而出,同時也是唯一的「非企業」得主。另外,在「企業永續報告獎」的大學、醫院、政府組別中,南華也獲得金獎。

與上市大企業齊名

在這份榜單中,獲獎企業都是國內大型上市公司,各個赫赫有名,例如國泰金控、中信金控、臺灣大哥大等,產業橫跨金控、電信、科技、傳產和服務業。南華在社會責任的實踐上,可說是比其他大學提早交出亮眼的成績單。
企業實踐社會責任(CSR)在全球已是一個普世的價值,但大學的社會責任是什麼,除了培育人才,有沒有更積極的在地參與或社會實踐?去年教育部推出高教深耕計畫後,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ies)才開始正式進入大學的校務經營計畫中,各校紛紛開始成立USR 委員會或辦公室。在各校還在起步階段,南華的USR已經可以和經驗豐富的企業一戰高下,同時在國際上獲得肯定,南華還曾獲得全球綠色大學廢棄物回收世界冠軍。
在鎂光燈前向來安靜的南華大學,去年在「臺灣最具影響力學術資源頒獎典禮」上,以學術影響力、最佳學術傳播獎授權率、最佳學術曝光獎點閱率、知識分享獎下載率等方面,榮膺全國私立大學冠軍。
「記得第一次獲得國家圖書館《整體學術影響力》冠軍,到頒獎典禮現場時,有人很驚訝地問我,你怎麼會在這裡?」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對這個外界回應,印象深刻。這些成績,也正是林聰明上任後給自己的成績單。過去幾年,林聰明與相關校務人員幾乎以校為家,經常下課後還聚在一起商討學校策略,晚間10點、11點才散會也是常有的事。

USR兩大重點:環境與生命教育

林聰明因為有管理學碩、博士學位和台塑實務經驗,懂得運用企管學中的「帳篷理論」,主張先把帳篷的中心支柱撐起,進而帶動整座帳篷。在接下南華大學校長一職後,他先花了數月找出學校核心競爭力: 生命教育和永續環境,然後率領全校上下全力扶植。
林聰明說:「比學術,我們比不上臺大;比產學合作,我們比不上成大。但我們有佛光山的背景,又是以星雲大師提倡的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之三好精神辦學,加上校園環境優美、綠覆率高,生命教育和永續環境這兩大特色,有潛力讓南華成為世界Top。」事實證明,林聰明5 年前的判斷和決定是正確的。
獲得全球綠色大學廢棄物回收的世界冠軍的殊榮,代表南華已成為一所生態永續的大學。目前,校方已有能力將回收的廚餘分解、轉化為液態肥料,落葉與生熟廚餘,也能經發酵、分解轉變成腐質土作為肥料;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來沖廁,生活廢水則經過污水處理後,成為學校園藝澆灌用水及補充生態池的水源;部分大型廢棄物則轉由藝術學院回收再利用。
在鼓勵學生落實環保上,校內餐廳除了不供應一次性餐具和塑膠袋外,蔬食三十齋餐廳更需自備環保餐具;學校也會不定期舉辦二手書交易活動,「我們的二手書交易是採自由心證,購書者覺得這本書值多少錢,就自己投入錢箱中;倘若學生正好手頭緊沒錢,只投1元或不投錢也沒關係,只要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以後有能力記得回饋社會就好」,林聰明笑著說,這既是環境教育,也是生命教育。

學生有感最真實

「尊重且愛惜自己、關心他人、關心地球,這就是生命教育」,林聰明以簡單易懂的解說,打破「生命教育」深奧難懂的刻板印象;南華學生則以實際感受說明「生命教育」的影響力。來自印度,現就讀商管所的詹哈立(Rajan Chaudhary),一被問到最喜歡學校什麼特色,他毫不猶豫的說:「這裡的老師和學生。」因為無論遇到什麼問題,老師和同學都很願意協助他,讓詹哈立覺得十分溫暖。同樣來自印度的南家帆(Tsewang),是自然療癒碩士專班學生,他非常推崇蔬食三十齋餐廳,「一個人只要30元,既便宜又美味,還能對環保盡一分心力。」
傳播系大三生林宛儒因選修系上「社區參與行動企劃」課,曾協助推廣大林鎮觀光,她分享自己的感受:「我們這一組是負責介紹大林美食。由於學校深耕社區多年,當地民眾對我們南華學生非常友善且信賴,而我們幫店家拍攝的照片和介紹的文字,最後也都會免費提供給社區使用,形成良好的互動循環。」
南華大學與大林鎮關係密切,不僅協助大林通過「國際慢城認證」、推廣當地觀光和活化社區老屋,還因應當地老年人口眾多,每月舉辦一場「健康講座」,更為高齡化農村進行改造。
行政副校長林辰璋說:「大林是人口老化的農村。我們藉著參加青年署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學習創新方案,推動高齡化農村再造計畫,一方面協助大林轉型,把即將失傳的傳統技藝記錄保存下來,再藉由學生的創意發想,賦予傳統新生命;另一方面融入服務學習課程,讓老師帶著學生進入社區、從中學習並貢獻所學。」

結合服務學習,學生一起參與

曾擔任行政院青輔會副主委的林辰璋,是南華大學參與社區活動的幕後推手,深知年青人的創造力能為年邁社區注入活水,也了解「課堂外的學習」對學生的重要性,十分鼓勵南華學子走入社區服務,締造雙贏。南華大學的服務學習,讓學生有選擇不同服務方式的權利。
「我們提供不同的志願服務菜單,比如:同學可以寫計畫書、參加社區行動方案或是選擇嘉義縣其他服務活動等。我們希望學生是抱持有興趣的態度,而不是強迫他們完成。」高齡化農村再造計畫協同主持人財金系助理教授吳依正說明。例如,參與社區服務的學生常問老師:「我們不做打掃,還能做什麼?」所以吳依正認為,老師不應該安排學生做什麼,而是引導他們思索自己想做什麼。
他舉「搶救傳統美食──九重炊系列活動」為例,「當初,我們僅知道義和社區的九重炊很有特色。直到進入社區才發現只剩下4名70~80歲的阿嬤會做九重炊,但她們都是憑印象製作,我們決定一邊請阿嬤示範,一邊把步驟以科學化的數據記錄下來,並將九重炊的歷史文化帶回社區。
除了甜鹹口味,學生還建議九重炊的每一層使用不同顏色的天然食材,做成七彩九重炊,或是善用卡通造型的蛋糕模具,讓傳統九重炊也能化身為可愛的Hello Kitty,這些創意均有助於重新活化九重炊的未來產銷。對生技系大三生李燕菁來說,參與搶救九重炊活動讓她重拾與阿公、阿嬤的緊密關係。「自從參加社區服務,發現年邁長輩很渴望兒孫陪伴,現在我就會陪阿嬤散步聊天。而且,另一位長年和家人感情疏離的同學,也開始會打電話回家了!」

做志工做到全國第一

同樣因參與社區服務而產生變化的還有擔任「Young Green環境志工隊」隊長陳裕絜,「原本我是想當環評技師或老師,但現在希望能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創業,成立環境教育工作坊。因為比起做環境評估,透過教育推廣,能
讓更多人知道如何保護環境。」
2011年成立的「Young Green環境志工隊」,是國內少見以環保為軸心並從水環境巡守起跑的大學志工隊。在結合生命教育與環境教育下,成為彰顯南華特色的代表之一。指導老師副教授林俊宏說:「起初,我只是想訓練學生的察覺力、關心自己身處的環境;後來才逐漸擴大服務範疇,包括在社區推廣環境科普。直到某天,有位阿嬤問學生,她可以多帶一份科普玩具給孫子玩嗎?促使學生提醒我,阿嬤是很好的傳遞者,既能影響同儕,又可從小培育孫子環保觀念。」後來,林俊宏發現由阿嬤擔任環境科普傳遞者,讓長者與孫子有聊天的話題,孫子也覺得阿嬤很厲害,2017年,就憑著「不山不市──青銀少共學環境營造趣」計畫,榮獲教育部青年志工績優團隊第一名。
南華的USR像鴨子划水,默默耕耘,五年下來從聚焦兩大策略,到師生全體參與,林聰明下一個階段,有更大的願景,他說:「南華大學要成為零碳排放的綠色校園。同時,輔導在地社區農民,契作有機農糧供全校師生食用,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距離、減少碳足跡,達成能源與食物自給自足的永續目標。」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772455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