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 〉校園興創沒那麼簡單-看南韓漢陽大學 如何幫年輕人圓夢!
2020-1-07

位在美國西岸的史丹佛大學,因為鄰近矽谷的地利之便,產學合作的表現向來倍受肯定,每年都能完成八十至一百件的技術授權案,將校內教授們的研究成果轉化成商業價值。 

擁有八十年歷史,南韓漢陽大學不僅是一座頂尖學府,更是一所高度創新的產學基地。鼓勵學生創業的績效,在全韓國高居冠軍。

2012年漢陽大學成立「新創公司學院」(Startup Academy),鼓勵學生參與校園的創業風氣,根據英文《韓國時報》( Korea Times)在2016年專訪漢陽大學前任校長李永茂時,他公開表示:「漢陽大學強調研發能量與國際交換。」在鼓勵校內創業熱潮下,漢陽大學已經有450位大學生,共成立了223家新創公司。

並且根據漢陽大學官網上公布,至2019年首爾校區已有31個研究所加入與業界對接的研究,而埃里卡校區也有7個研究所加入產業界的合作。

從產學經驗引領學生新創

漢陽大學有這樣的學生創業能量,與該校教授研究群與產業界密切接軌有關。根據統計,過去十年(2008到2018年)漢陽大學從韓國的產業界共賺得2,500萬美元(約7億5千萬新臺幣)的科技移轉的授權金。

此外,這個卓越的韓國私立名校,還遠征歐洲法國,在2015年6月與法國化學塗料樹酯業大廠阿科瑪集團(Arkema)簽訂長期產學合作契約,該公司將亞洲區的研發中心委託漢陽大學,是開發了另一種型態的全球企業與名校的產學合作,漢陽大學的學生也因此有機會到法國實習。

因為這樣卓越的產學橋梁的案例,根據韓國《中央日報》最新調查指出,漢陽大學在「學生創業支持與成果」這個子項目的調查居冠。卓越的大學紛紛在「創業空間」與「創業預算」來鼓勵學生,總體表現居冠的漢陽大學是如何做到的?

在漢陽的校園內,基礎建設對焦於鼓勵大學生創業、校園內有直屬校長的專責機構、專屬於創業者的辦公室、大學最高行政部門充分支持…等,這些都是漢陽大學贏得全韓國冠軍的因素。

其中,漢陽大學特定命名為「247 Dorm」的學生創業專屬空間,格外承載著象徵意義。

圖片提供:漢陽大學網站

打造夢想孵化地「247創業大廳」

取這個名字,是因為英文字「Dormitory」 是大學宿舍的意思,漢陽大學想效法美國矽谷,鼓勵學生以宿舍為創業基地,於是規劃「一站整合服務」(one-stop service)空間,這就是在國際被大幅報導,於2018年2月17日正式揭幕的「漢陽大學247創業大廳」。

在這個創業大廳,所有被學校甄選上的創業團隊,可以此做為他們首度興業的辦公室,同時也都被規劃在此定期聚會、上課,並且有專業的創業導師進駐,導師來自成功的企業家,提供一對一隨時諮詢。

漢陽大學通過密切管理,幫助漢陽大學的學生圓夢,至於新創公司要面對的種種問題,例如,最怕燒光了創業資本、固定房租開銷等定期支出,漢陽大學允許學生可以在一年內使用學生創業專用宿舍和工作室,並常有來自實務界的企業家師父,評估其商業模式,獲得專業的創業指導。

這樣有利於創業的環境,讓漢陽大學每一萬名在校學生,有將近8位成為學生企業家。

勇於創業者最需要的金錢,漢陽大學也編列預算,進入「247創業大廳」的新創公司,可從學校擁有創業補助,儘管與韓國的巨頭產業相比,漢陽大學的學生創業家獲得補助不算多,但是目的在點燃火種,鼓動學生創業。

漢陽大學校園內鼓勵「興業」的風氣是極為可貴的,這剛好解決了韓國結構性的青年失業問題。

韓國近年來針對青年失業,咸認為鼓勵年輕人在大學創業,是一個可行的措施。為此,韓國各前段班的名牌大學,如首爾大學、延世大學、仁川大學、首爾科大、東國大學等,爭相投注資源鼓勵學生創業,而漢陽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

圖片提供:漢陽大學網站

企業進駐,共戰變動時代

漢陽大學也鼓勵學生把目光投向海外創業項目,尤其是中國與東南亞的新興市場。

為此,學校提供資源與授課內容,針對中國市場的龐大商機,漢陽大學特別成立專責輔導單位,在該校的首爾校區與埃里卡校區分別成立「首爾產學合作團」,邀請韓國企業界派員加入,支持該校創業教育,成為學生的「產學顧問團」。

漢陽大學除了在「創業補助金」與「企業數量」的量化統計領先群倫外,在質上,為了幫助學生創業在市場存活,還會懇請進駐「247創業大廳」的業界導師,提出嚴苛的挑剔與改進建議,這些反覆修正過的商業模式和戰略改進,都是以工學院著名的漢陽大學,所能提供的專業指導。

漢陽大學也常在校內舉行學術研討會,幫助預備創業者構思,商業機會在哪裡?學術研討會不只是漢陽大學終身職的教授研究員的學術績效(credit),同時也要看學校研究生(或是部分優秀的大四學生)實際投入各項產業的創業項目,與後續經營績效。這些指標也對終身職教授帶來側面刺激,使他們持續對校內的創業教育帶來實質改變。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3256676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