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市立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從2014年起創立了一個名為「未來倡議」(Futures Initiative)的計畫,旨在培養創新人才。這項計畫在鼓勵創新的同時,還要求學生必須顧及「社會公平」。計畫創辦人凱西.戴維森(Cathy Davidson)表示:「我們的規定,如果你的創新沒有顧及公平性,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創新。」
「未來倡議」的授課方式為教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包含如何挖掘點子、選擇方法以及如何執行、應用。戴維森表示,傳統單向式的授課方法非常沒有效率,無法應付今日瞬息萬變的環境,而且學生在考完試後就停止學習,所以他們的教學方法基本上就是「教他們如何去學習」。除了學習,學生還必須成為知識的傳遞者。修課的14位研究所學生,必須個別到大學部教授一門課程,並從中獲得回饋和改善的建議。如此一來,這項計畫將觸及到至少300位學生,讓他們一同參與這項計畫的發展。
「未來倡議」還架設了課程網站,讓大學部的學生們可以看到其他不同領域的課程在上些什麼。這些課程還會要求學生想辦法「回饋」紐約市。不管是藝術史、戲劇或音樂課程,都會為當地民眾提供免費的知識傳播服務,學生也會印製多種語言的手冊,在城市的小酒館、社區中心等地發放。戴維森說:「當你發
放不同語言寫成的手冊,看到對方興奮表情,你會了解到自己不只是教育機器裡的一個齒輪,而是改變世界的行動者。你所學到的東西改變了別人的生命,我想不到有比這個更好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