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 〉臺灣大學-和一流企業合作,引領產業新方向
2021-1-05

時間回到102學年度,當年報考臺灣大學電信工程學研究所博士班的逕博生數突降為0,而原訂27名的招生總額也只錄取了14名博士班學生,到了103學年度總錄取人數續跌至12名,讓所方非常苦惱,擔心就此形成人才斷層,於是決定積極和業界進行產學合作,推出「電信卓越菁英培育專案 」,以高額獎學金留住人才,才算是為這場風暴止住了血。

「當時電機、資訊領域的就業市場大好,碩士生畢業後很好找工作,大家忙著先進入業界卡位,都不想念博士班了。」臺灣大學電信工程學研究所所長蘇炫榮表示博士班與碩士班最大的不同在於獨立思考訓練,「這是業界很重視的關鍵。」也因此當教育部推動產業博士的時候,臺大義不容辭的加入培育業界尖端人才的行列。

「我們已經有畢業生順利進入當初媒合的企業就職,由於就學期間就已經參與技術開發,因此正式就職後就開始負責很重要的研發計畫。」蘇炫榮提到企業對於目前的畢業生表現都是讚譽有佳,「因為沒有透過這項計畫,他們很難找到博士級的研發人才。」

製造雙贏,學校和企業共同培育產業菁英

目前就讀博士班一年級的陳奕禎還記得自己大學快畢業的時候,就在思考要就業還是繼續念書,加上當時同實驗室的學長陸續在國內外找到很不錯工作,讓他知道沒有博士學歷,很難進入頂尖、知名的企業從事研究型工作,碩士班時得知有產業博士的計畫,於是透過指導老師李宏毅教授媒合到NVIDIA,進行人工智慧及語音開發的相關技術研究。

「我們就像是公司和實驗室的窗口,負責協調雙方的需求,」陳奕禎認為這樣的產學合作可說是雙贏,「公司需要研發人才,我也需要和研發團隊一起發表論文,加上公司可以提供機器跑大量運算,跑出來的數據會比較接近真實。」

由於臺大的名聲響亮,該所合作的企業大多是如聯發科、瑞昱半導體、工研院、中華電信、華碩這一類頂尖的一流企業,研究面也以尖端的技術開發為主,加上這些公司也希望透過這樣的菁英培育專案,能夠吸收到比較尖端的研發人才,而非一般企業所需要的產品開發。

因此臺大為了讓學生能夠安心就學,除了教育部原先提供的產學博士獎助學金之外,每間合作的企業都必須額外提撥四年60萬及四年80萬的人事或獎助學金給參與的博士生,因此每位參與計畫的博士生最高可獲得四年140萬或五年240萬的獎學金,加上一張幾乎可說是進入知名企業的門票,都成為招生的誘因。

同樣加入產學博士計畫第二年的博二生劉旭偉,博士論文以「共模雜訊濾波器訊號完整度」為題,然而媒合到的工研院電光所則以「電源完整性分析」研究為主,是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雖然比較累,但我可以學到更多東西,把路走得更寬廣。」

蘇炫榮認為目前臺大媒合到的廠商,都希望能夠透過產業博士的計畫,培養未來的領導人才,廠商都是很願意提供資源讓學生做更深入、前瞻的研究,「這是計畫最可貴的地方,我們透過產學合作,把企業拉上來,讓產業走出新方向,大家一起向上提昇,這才是真正縮短學用落差的方法。」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803579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