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 〉中央大學-跨域博士共同研發,解決面板業問題
2021-1-05

「留在學校更能專心投入研發,和不同科系的博士生創造火花,」理工碩士畢業生不難找到高薪工作,現在就讀中央大學(以下簡稱中大)工學院產學合作培育菁英博士學程一年級的黃鈺鈞卻選擇較少人走的路,他堅定說出這個選項的好處。

剛取得中大機械工程系碩士學位,黃鈺鈞並不打算出社會,而是直接攻讀博士。他的理由很簡單,只要一進入企業,就難逃繁重、單一的工作型態,留在學校的好處是能專心投入研發與精進思考維度,而且和不同領域的博士生互動,激盪出更多可能性。

從研發者的角度來解決瓶頸

舉例來說,無論是手機、平板或電子手錶,各種3C載具愈做愈小,功能愈趨複雜的同時,對視覺畫素的要求也愈來愈高。關鍵零組件則由目前廣為使用的LED側向背光源,晉升為更精細的mini LED直射分區背光與Micro LED顯示器。微米級LED亟待突破的技術之一是「巨量轉移」,就是將數百萬至千萬個邊長大小只有一根頭髮直徑寬或甚更小的LED晶粒,放到目標電路板上。在大量生產時,LED晶粒須搭配更好的技術,被快速、精準地放置,才能提高良率。

黃鈺鈞就讀碩士班期間,就積極與廠商互動及實習。雖未正式成為員工,但被主管視為重點培育人才。他錄取產業博士學程後,試著以研發者的角度,解決這家廠商發展Micro LED巨量轉移所面臨的瓶頸。博士生涯第一年,即得到不錯的初步研發成果,並與企業一同參與2020年臺北國際光電週展覽展示。

參與光電週展出還不是這項研究的終點,黃鈺鈞持續在校內精進技術,在與不同領域學生合作過程中,找到更多提升技術的方法與觀點。

黃鈺鈞肯定地說,博士班的思考訓練和碩士班極為不同,大家解決問題靠的多是時間與金錢,能夠更快發現問題將贏來時間。他執行的研發專案對準市場需求,能幫公司提升未來5到10年的關鍵技術,同時也把研發成果寫成他的博士論文。

關注產業脈動的黃鈺鈞表示,中大產博學程規劃前兩年在校修課,後兩年實習,但科技技術更迭實在太快,所以第一年就同步進行修課、實習與研發,依目前步調來看,有望於三年取得博士學位並投入業界。

中大工學院院長蕭述三教授指出,自103學年度起,中大工學院開始招收產博生,迄今已有32名學生。產博學程鼓勵學生撰寫與業界脈動有關的論文,另也放寬論文積點制度,學生若取得一篇專利,可抵一篇學術論文。

蕭述三坦言,近五年國內有意願就讀理工的博士生大幅減少,主因是取得博士學歷,薪資不一定比較高。但技術快速更迭,推動產業必須升級,愈來愈多公司都有研發需求,產博學程開啟學界與產業的合作契機,協助學校培養高階人才與企業研發需求提早配對。

他表示,中大目前與環球晶圓、中化合成等多家企業合作。臺灣的經濟結構以中小企業為多,許多正面臨轉型或升級挑戰,學校未來希望與更多中小企業攜手育才,創造雙贏。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770892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