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 〉大學招生專業化計畫-多元選才,讓每個人發光
2020-5-06

 

圖片提供:中興大學

找到合適人才,是大學走出特色與優勢的第一步。我國每年約10萬名高三生畢業,2,000多個大學校系招收新生,如何遇上「對的人」?邁入第三年的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計畫剖析新生數據、搭建高中與大學兩端橋梁,逐漸理出答案。

「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群靜宜大學生態人文系學生帶著課堂上的問題,去年實際走入在地雞舍,認識畜牧環境,也引領國小學童溯源日常食物源頭,進而推廣友善雞蛋。這項行動被譽為臺中海線社區營造計畫的楷模。

「他們是有溫度的社會公民,也是與學校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理念相符的學生。」靜宜大學是大學招生專業化計畫的第一批成員,該校校務顧問、前教務長林家禎欣慰描述,學測考不出這些特質,不過有系統的甄試補足了這一塊。

「甄試」最能達到適性選才

好比企業舉辦面試挑選合適員工,大學校系挑學生,也重視學生特質與系所特色的相符程度。教育部高教司科長郭佳音說,我國民國91年起推動多元入學,納入面試的「個人申請」管道,現規定占一系總錄取名額以四成五為主,不過近50所大學都提案爭取教育部核准,逐漸調高占比。

既然主動性高的面試、書面審查有助選才,如何確保公平、客觀、專業性,便是下一道課題。

基於此,教育部三年前開始試辦大學招生專業化計畫,第一年有17所大學率先投入,次年增加為30校,今年起全臺62所大學都加入。在此計畫下,各校成立相關單位,主要任務是設計評量尺規,為考生繳交的備審資料、面試時的表現建立衡量標準,篩選出真正合適的人才。

參考美、韓三招選才

這項篩選人才的系統工程非臺灣獨創,已有國家實踐並展現成果。其中美國、南韓是教育部規畫招生業務的兩大借鏡國家。

郭佳音指出,教育部曾考察美國的史丹佛大學、柏克萊大學,發現當地的招生由各校自辦,沒有統一標準;當中有許多廣納多元人才的篩選方式,值得參考。

她歸納,當地選才方式有三種,第一是綜合選才,篩選依據包括學生的中學成績、大考成績、課外活動表現,以及來自哪個種族,近似我國的個人申請管道;第二是只憑高中成績和排名選才,類似我國的繁星推薦入學管道。

最後一種是開放選才,通常是二年制學院、市立和州立大學採行。循此方案,學生來自哪個高中,就直接錄取當地社區大學,但入學後可能因表現不佳被淘汰。

教育部再走訪推行多元入學超過十年的南韓,發現該國各校設有招生專業辦公室,另也推行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庫,成為教育部推動本次計畫的重要參考對象。

看見多元,是找到合適人才、也促進人才適性發展的要件。郭佳音歸納兩國經驗,指出招生審查資料、面試著重讓學生自述個人生活經驗、受教育程度差異。大學了解其擁有的天生資源不足,但在學表現相較之下不錯,予以擇優或加權方式錄取。

第一批投入大學招生專業化計畫的大學如同拓荒者,他們奠定審查的評量尺規,並開發相關的文件工具。這些前人種下的種子,在此計畫推動北、中、南、東分區交流的氛圍下,帶動鄰近學校加入此行列。

圖片提供:靜宜大學

中央大學:從新生表現調整名額占比

中央大學就是拓荒者之一。郭佳音說,該校發現老師們審閱書面資料的工作繁瑣,例如一系個人申請有200人進入第二階段,每生各自把在校成績附於資料中,審查委員看到最後容易忘記。於是他們推動數位化作業,將同類型資料整理在一起,提升審查系統性和客觀性。

中央大學也率先追蹤各管道學生入學後的表現,做為未來調整各入學管道名額的參考依據。他們發現校內人文社會領域學測生較優秀,不過理工科系指考生不見得表現差,據此調整各系、各入學管道名額比例。

交通大學也持續追蹤每年學生狀況,發現繁星生入學後表現最好,再來是個人申請,最後是指考。清華大學則指出個人申請可選填志願數有六個,學生選系可聚焦自己所愛。此管道入學生展現出興趣能激發自主學習,入學後表現最好。

銘傳大學:建立模板加速他系投入

同樣在首年投入大學招生專業化計畫,銘傳大學推動評量尺規模板化,成為他校參考依據。評量尺規包括一系面試時決議看重就學動機或課外表現,以及這些項目如何配分。另也包括口試委員該問哪些問題,才能得到具評分意義的答案。

郭佳音表示,銘傳大學先由一部分校系投入設計評量尺規,之後定期舉辦工作坊,要各系代表出席交換意見,據此修訂調整。因為定期開會,加速各系投入,而校方也將討論出的內容用在這兩年的甄試,確認有無窒礙難行之處。

義守大學:與高中交流了解生源樣貌

該校招生專業化計畫由現任大考中心主任周兆民主持,他帶領義守大學教師和高中交流,了解這些學校在108課綱下開了哪些課,學生參與狀況。

郭佳音說,不是每個校系都適合鎖定科展績優,或是具備特定檢定證書的學生,雙向交流有助尺規設計。靜宜大學也與鄰校幾所高中交流,林家禎坦言,過去大學老師對高中的認識形同一張白紙,實際交流,才感受高中老師對新課綱的戰戰兢兢,也從中發掘大學老師能提供的協助。

如今全臺大學都加入大學招生專業化計畫,他們將把相關規畫實踐在今年和明年的甄試作業,讓未來新課綱學生的甄選更順利。
透過逐年上傳課程成果、多元表現資料的「高中學習歷程檔案」,隨著108課綱上路,111學年起將與大學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的筆試、面試互相搭配。因應這項變化,郭佳音指出,大學招聯會去年已公告1,930系的學習準備建議方向,讓高一生提早規畫。

郭佳音強調,各校系提供的學習準備建議方向都不是絕對標準,各系不會硬性要求考生每科要幾達級分,或參加比賽要拿第一名。大學端更看重的,絕對是學生對系上所學有無濃厚興趣。

這些年大學生休、退學率不低,業界常喊缺工,郭佳音對此表示「大學也滿冤的」。她指出大學甄試的主動性比考試分發強,讓學生能和大學端互動、了解彼此。大學若能循此管道找到真正有興趣的學生,有助緩解當前困境。

她表示招生工作是一環接一環,每一個篩選環節,都要有一定的標準化流程和論述基礎。大學招生專業化計畫正在打根基,要讓教育現場的改變持續發生,也讓適性揚才的理念成真。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768885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