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 〉華人藝術圈最愛的工科大學
2019-8-01
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護中心

在多數人印象中,正修科技大學向以工科見長,但在亞洲藝術收藏、博物館圈中,正修校園內的「文物修護中心」卻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包括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知名拍賣會,陳澄波、趙無極、徐悲鴻、李石樵等畫作都曾委託該校修復。其中,臺灣著名畫家陳澄波的「畫中畫」秘密,更是正修文物修護中心所發現。原來在陳澄波的多幅畫作中,多達22幅底層另有畫作,其中又有11幅是隱藏在畫作下的裸女畫,引起海內外藝術圈探究。

用正統方式培育修復師

「文物修護中心」前身是成立於2003年的藝文處「藝術科技保存修復組」,運作至今已有10餘年,「藝文處在推廣藝術教育多年後,深覺如果文物修復做不好,可能會永遠失去那份美好,於是決定成立中心。」文物修護中心主任李益成說。

16年前,李益成正在西班牙瓦倫西亞綜合大學藝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接受正修邀請,回臺籌辦及主持文物修護中心至今。

過去大學教育中,並未建立正統的修復師培育體制,修復師多隸屬於私人工作室,許多修復知識及技能都是不傳之秘,不利於修復技藝的傳承,正修文物修護中心的成立試圖翻轉這個局面。

最早,文物修護中心成立油畫修復研究室,隨著愈來愈多修復師的加入,紙類、陶瓷、金屬、木質等藝術作品,也陸續納入修護中心的守護範圍,中心目前擁有38位修復師,但多聘自外界。為了培育人才,正修先在設計科系內開設相關課程,在引起學生興趣後,進一步規劃在2020年設立「文物修護學程」。

結合科技修護名畫

與其他投入文物修復的學校相比,正修科大更擅長結合科技力,形塑了該校的獨特優勢。

「以往的修復方法偏向傳統手工,正修則是將科學研究方法、檢測技術及高科技設備儀器等,帶進文物修復領域。」李益成說。例如,為了防止藝術品被竊,與電子系合作研發「畫作監控警示框」,獲得「2018第12屆波蘭國際發明展暨發明競賽」鉑金獎殊榮。

在文物修復領域中,全臺灣第一間取得「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的修護測試實驗室,就是在正修文物修復中心內,「學校對於修復中心非常支持,給予的資源幾乎是無上限。」李益成說。

在這個實驗室中,修復師動用各種儀器設備,檢視測試物件(藝術品)較難觀察的細微結構,例如,以紫外光照射於藝術品上,不同物質即會發射不同波長或強度的螢光,以此測試藝術品是否受有機物質或黴菌的侵入。

除了南部大本營外,正修已於臺北成立修復保存研究室,且進一步走出臺灣,陸續於香港、新加坡成立研究室,接下來將進入印尼、馬來西亞,就近承接案件及提供服務。

修復中心也持續擴大服務範圍,成立「藝術典藏管理銀行」,為企業及私人提供典藏品保管服務;同時也積極申請科學研究成果專利,推動產品化及成立新創公司,致力於文物修復的產業化,為文物修復及管理人才打造可以發揮所長的舞臺。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789922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