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被人們踩在腳下的鞋墊,究竟藏有哪些奧秘?原來我們可以利用3D量測影像技術,精準測量每雙腳的足型與足壓, 再透過數位3D列印, 針對每雙腳的大小、足壓、膚質,為每雙腳打造出專屬鞋墊,讓每個人都能輕鬆自在穿鞋。即使患有足底筋膜炎、拇趾外翻或扁平足,腳痛問題也能好轉。
這項技術來自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副教授林上智帶領的研究團隊,曾經得到教育部創業服務計畫優選獎,獲100萬創業基金,當時林上智也與實驗室碩博士生共同創業成立拜爾菲特(Biofit)公司(現已改組稱為巴菲特科技輔具義肢公司),創業主軸是透過3D影像技術發展客製化的醫療輔具、健康護具,譬如專屬鞋墊、脊椎或頭顱護具等產品。
引導好研發投入產業
其實,大學實驗室裡充斥著各種創新想法與技術,「但學校不理解市場,也不曉得怎樣才能最有效益地將想法變成產品,這要靠業界的協助。」林上智點出大學獨自發展技術容易遇到的瓶頸。因此,第二期技職教育再造計畫便特地將創新創業列為策略之一,期望透過產學合作,提升師生創新創意及就業力。
在技職再造計畫中,大學技術加上產業管理經驗可發揮1+1大於2的效果。當時林上智帶領實驗室學生研發出數位量測技術後,需要創業夥伴協助他將技術具體落實,巴菲特執行副總李德龍是臺科大EMBA校友,投入電子產業多年,具有成熟的產業知識,也懂得市場脈動,於是一人有技術,一人有實務經驗,兩者很快就一拍即合,共同創業,邁向技術量產目標發展。
談起合作機緣,李德龍笑說:「就是抓準趨勢。」他指出,全球多國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紛紛積極發展健康照護產業,醫療輔具與健康護具未來需求量絕對會不斷增加。況且全球經濟不景氣,能為企業省下大筆打樣成本的數位量測與製作,將成為製造主流。再加上客製化是一大行銷賣點,多重因素考量下,促使李德龍相當有信心地加入團隊。
聚焦衝刺,學校品牌成助力
爾後,為了更聚焦核心技術發展,並提升企業價值,拜爾菲特重新改組,並更名為巴菲特,從製作專屬健康鞋墊出發,變成發展全方位數位量測、數位3D列印製造的企業。全力發展技術後,近一年,巴菲特還獲得知名輔具義肢企業臺灣歐恩比高的資金挹注,三方重新定位,共同發展新藍圖。
這三方合作關係是,臺科大與巴菲特負責技術研發,歐恩比高出資金,並負責硬體生產與銷售通路。而三方合作的重要觸媒是臺科大,「因為大家信任我們、信任臺科大,才能促成合作,」林上智指出,大學在產學合作絕對是重要角色,除了傳統認知的提供技術之外,更是各方重要的聯結點。
創新創業是國家成長動能,也是技職改造的必備火力。技專院校發展技術之際,也要懂得擅用其學術價值,打造完善的產學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業者投入,如此創新創業才能生存,並真正成為技專院校的成長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