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貢獻 〉人文、設計、藝術領域-第五屆國家產學大師獎/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邱上嘉-當鍾情老房子,致力培育文化資產修復人才
2023-3-06

古蹟文物的保存與修復是一個國家及地方文化資產保存下來非常重要的部分,榮獲第五屆國家產學大師獎,也是首位「人文、設計、藝術領域」得獎者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及建築與室內設計系特聘教授邱上嘉就是致力於臺灣古蹟保存維護,尤其對於文化資產修復工匠人才培育更是不遺餘力協助政府單位建立制度,希望可以讓這樣的技藝能夠「後繼有人」。

出生在古都臺南的邱上嘉,從小就非常喜歡老房子,唸的是建築,卻沒去當建築師,鍾情於古蹟文物。「臺南很多小巷子,我從小走路上學就喜歡在小巷子裡鑽來鑽去,看到很多老房子就覺得很有趣。」他回憶小學唸的是臺南市立人國小就是建校有百年歷史的學校,後來國中唸的是位在臺南市孔廟附近的建興國中,高中唸的是臺南一中,一路下來都是在非常具有歷史、文化悠久的學校成長。

熱愛老屋 一心想唸建築系

也或許是這樣,讓邱上嘉對於古老建築物有著很深的情感。「以前我祖父母他們住的房子也是傳統合院的那種屋子,和我們現在的樓房很不一樣,每次回去祖父母家都覺得古房子很特別。」在那個年代,尤其是臺南子弟很多都鼓勵小孩要去唸醫從醫,不過,邱上嘉一心一意想要去唸建築系。所以,後來大學也如願考上了東海大學建築系。

考上建築系在許多人的觀念裡可能覺得將來當建築師也是很賺錢的職業,「不過我腦子想的都不是賺錢這事,我只想研究老房子。」邱上嘉笑著說,所以大學畢業後繼續唸研究所,「唸了大學後發現,並沒有太多跟研究老房子有關的課程,所以想要繼續再研究跟建築史有關的領域。」或許許多學生並沒有特別把注意力放在研究老房子或鑽研建築史,可是邱上嘉在唸研究所時期,遇到對他影響頗深的已故前東海大學建築系洪文雄教授。洪教授非常鼓勵邱上嘉研究古建築,當時邱上嘉就對金門的老房子非常感興趣,不過因當時金門還是戰地,無法親訪金門,只能依靠一些資料來做研究,洪教授就建議他改研究臺灣的老房子。

在研究老房子的期間,邱上嘉對於傳統建築的營造技術感到非常好奇,這些老房子當時是怎麼被蓋出來的,所以他就開始研究與了解工匠,這一鑽進去,讓邱上嘉對「工匠」有了更深的興趣,後來他的碩士論文就是做傳統工匠的研究,這也造就了後來他致力於傳統工匠的人才傳承與復育的工作。

從東海建築研究所畢業後,他的指導教授鼓勵邱上嘉出國繼續深造,只是這次他轉了一個彎進行了跨領域的研究,攻讀運算設計,到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拿到了建築博士回臺。

當時雲林科技大學剛成立空間設計系(後來改名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因此回臺後的邱上嘉就選擇到雲科大任教,因他的熱心積極與專業,雲科大非常企重邱上嘉,後來校方成立設計運算研究所及數位媒體設計系,他也成為籌備主任。爾後他也被地方政府單位借調,當了嘉義市副市長,以及雲林縣副縣長,歸建回到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後擔任副校長,之後又擔任財團法人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副主任及執行長。

讓老司阜技藝後繼有人

「我的經歷似乎很多元與跨界。」邱上嘉開玩笑的說,無論在學術界、還是被借調到政府單位,邱上嘉認為每個階段都有上帝最美好的安排。「沒有白走的路。」就像是後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希望他來協助臺灣訂定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人才的產業職能基準,邱上嘉表示,還好有之前在公部門工作過,以及在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的經驗,讓他在訂定傳統工匠職能核心能力這件事情上,包括整個流程及訂定的方法、方式,甚至後來推動考、訓、檢、用都變得更順手。

邱上嘉表示,修復老屋子不是件容易的事,由於早期的建築工法與現代建築不同,再加上傳統建材及原料或有轉變,因此要如何以傳統技術、工法進行修復工作,不只是技術性問題而已。「我們發現很多老司阜他們有很好的技藝、知識,可是他們年紀已大,修復人才明顯出現斷層。」邱上嘉認為,如果我們認為這些老司阜做的工作內容是一種「職業」,那麼從事這個工作就要有一定的職能基準。因此,邱上嘉協助文化部將傳統技術工匠職能分為木作類、土水類、彩繪類、石作類四大類共計二十一項,並制訂了「傳統技術修復工匠職能基準」,經勞動部審查後公告,完成傳統建築工匠技術的國家規範,作為人才分級、認證、培育的參考基準。

為了培育文化資產修復人才,邱上嘉更協助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在二○一九年成立「文資傳匠工坊」,不僅培育古蹟修復現場所需要的「傳統匠師」,更結合技職教育的深度研習,培育種子師資,希冀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入這項工作。「我們第一次推動技職教師深度研習時,正逢一○八新課綱上路,當時我們就找臺東公東高工的老師討論木作課程,希望這些老師有機會能夠成為種子老師,發展教案,讓傳統技術可以在學校落地生根。」邱上嘉表示,以建築類的文化資產為例,全臺灣古蹟、歷史建築早已超過二千七百處,而且每一年還會陸續增加約一百處。「目前符合古蹟修復資格的『傳統匠師』只有九百零七人次,而根據調查統計,年齡層在五十歲以下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四,實際在現場從事古蹟修復的也只有四分之一左右。」如此看來,文化資產修復人才不僅有明顯的斷層,更是嚴重不足。

透過技職教師的深度研習課程,「目前我們已累積了八十個教案,接下來希望這些教案可以和技職校院合作,特別是高職教育的課程有更緊密的結合。」邱上嘉心心念念的都是傳統工匠的人才傳承,他也表示目前文化資產保存要從一•○進化到二•○的階段,所以接下來座落在臺中的「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及「文資傳匠工坊」將打造成為文化資產教育的核心基地,也是培育文化資產修復專業人才的重鎮,肩負著下一階段文化資產保存工作非常重要的使命。

樂觀的堅持只為達目標

鐘情於老房子的邱上嘉,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借調到公部門任職,他隨遇而安、熱血又積極的性格,讓他這一路兜兜轉轉最終還是回到他的初衷。當他談起老房子,眼裡總是閃著光亮,就像他小時候走在臺南的巷弄裡,對於老屋子充滿好奇的神情。問他在這麼多繁雜沉重的事務裡,如何調節自己的壓力與休息?「我習慣走路。」他笑著回答,小時候就很常走路,現在也很愛走路。「我都是透過在走路的過程裡想事情,或者看周遭很多有趣的事物。」當然,爬山、跑步也是他喜愛的運動休閒,但是走路還是他最愛的放鬆解壓方式。

在整個採訪過程,邱上嘉總是笑容滿面、輕鬆愉快,從未在他口中聽到他提起過困難或挫折。最後他說他覺得自己這一路是「常懷感恩的心,樂觀的堅持」著。他用黑人牧師金恩的一段話送給我們,「如果你不能飛,那就跑;如果跑不動,那就走;實在走不了,那就爬。無論做甚麼,你都要勇往直前。」他也常用此勉勵自己與學生,不管做什麼都要能夠勇往直前。正如他一心一意要將傳統工匠的技藝傳承下來,為了文化資產的保存及修復,這一路的努力也只為這個目標。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770608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