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法律學術研究領域,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臺大講座教授王泰升是個很不一樣的傳奇人物,他獲獎連連,不僅榮獲第23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獎,也曾獲其母校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以「學術傑出與創新的傳奇人物」(A legacy of scholarly excellence and innovation)頒予終身成就獎,他還3次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傲人的學術表現在臺灣法學界罕見。
細數這些成就,全源自王泰升獨到的研究眼光,他是臺灣少見的法律史研究專家,透過比較歷史的研究來探索臺灣法律發展,並發表一個著名論點:「多源而多元的臺灣法。」開啟臺灣法學界重視法律發展之於社會演進的價值。
把冷門學問做到精
30年前,法律史研究並非一門顯學,在臺灣更是如此,少有教科書、論文針對臺灣法律史做出橫、縱向的完整論術,王泰升投入這項研究是走一條不同的路,而他提出的「多源而多元的臺灣法」觀點,更成為後輩學子了解臺灣法史的重要基石。
從王泰升的研究中,可明確知曉臺灣法有多個源頭,包括原住民法、中國法、日本法、殖民地法、西方法等,不同歷史時期存在不同法律,對當時的臺灣社會產生了不同影響,雖然史料對於原住民法少有記載,但王泰升透過訪談肯定了原住民法的存在價值與影響性。
因為多個源頭,王泰升也從中歸納出臺灣法的多元性格,具有高度融合性。為此,他開創出不一樣的法律學研究方法。
他以議題取向法,亦即不限於歷史或法律相關的各種學說,只要有助於他了解臺灣的書籍、論文、史料,他都會展開地毯式的閱讀與訪查,再從中抽絲剝繭理出脈絡,他笑說:「我是以無學派為學派,任何人、事、物、書籍都是我請益的對象。」
直到今天,「我還是以『法律史學生』的心境在做研究,」王泰升直言,法律史研究無窮無盡,史料也在考古過程中不斷翻新,甚至從不同國家看臺灣也會產生新觀點,促使他在臺大任教20多年,曾7度前往澳洲、美國、日本、新加坡等6所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不斷補足學問。
致力研究的同時,王泰升在臺大任教期間,孜孜不倦地寫書,目前已經出版10多冊法律專書,是唯一同時出版中、英、日文版學術專書的教授,並以此享譽國際。
博士論文獲出版發行
1990年是王泰升投入法律史研究的開端,在這之前,他原本是1 名捧著金飯碗的商業法律師,即使僅執業3年,卻已經在業界累積出好名聲,但精益求精的他為了厚植律師的執業能力,毅然選擇在事業起飛之際,飛到美國進修國際商業法課程。
在深造過程中,王泰升接觸到更多國家的法律,讓他發覺到雖然身為臺灣法律師,卻對於臺灣法從何而來、如何演變,感到陌生。當時他選修了一門「華人法律傳統」課程,期末報告主題是傳統有何改變?這個問題激發出他的研究興趣。
一個問號開啟了一連串的探索,王泰升是一個腦袋容不下疑問的人。當時他已知中華民國法是現代法,是近代西方產物,但卻不知:一個擁有傳統漢人文化的社會受到外部影響時,究竟會有哪些改變?
於是他開始研究臺灣法律史演進過程,不僅翻閱成千上萬篇論文報告、歷史書,甚至專程從美國返臺翻閱政府檔案資料,發現中華民國法在大陸時期實施不彰,主因是當時中國內戰不斷、政局不安,沒有實施法律的社會條件。
相對而言,同一時期的臺灣,雖然公法上發展受限,但在民法、商法都已有實施成效,主因來自日本統治臺灣50年,引進現代法源,並有效實行,王泰升進而不斷爬梳日治時期的臺灣歷史,在1992年發表「臺灣日法時期的法律改革」博士論文,證明社會發展與法律實行之間的緊密關係。
由於當時歐美學界對臺灣社會、法律發展都少有研究,王泰升的博士論文正好解答歐美學術界的疑問,這篇論文之後還罕見地獲得華盛頓大學出版社正式發行。
兩個三十年的體悟
人生邁入耳順之齡,回首過往,王泰升笑稱他至今的人生可分成2個30年。第1個30年,他都在為了成為一名傑出律師而準備,第2個30年則為了研究臺灣法律史而努力,雖然第2年30年帶給他許多學術榮耀,但他認為第1個30年是他重要的基石。
1960年王泰升出生在一個賣布的中盤商家庭,家裡沒有收藏四書五經,書房還兼做麻將間、人來人往,他笑說:「家中沒有文縐縐的庭訓,父母只用身教教給孩子敬業、守信的為人處事原則。」
即使家中無書卷氣,但或許是生在臺南古都,受到文化氣息感染,王泰升從小對歷史與文學都充滿熱誠,他記得國小畢業搬家至臺北後,原本在臺南只有上課時才說國語的他,即使國語說得相當不輪轉,卻沒有降低他的文字能力,國中時還獲得全臺北市作文比賽第3名。
從歷史學切入法律研究,或許也源自高中時期王泰升對歷史科的興趣。高中3年的歷史大小考成績,從未低於90分,「沒想到這些都成為日後的研究養分,」王泰升笑嘆人生事事難料。
人生第1個30年,王泰升用盡心力讀書、考取第1志願臺大法律系、成為商業法律師,在那個律師高考及格率僅2%的年代,王泰升足足花13個月每天讀書11小時才達成目標,「很慶幸難考的2%逼迫我讀了許多書、案例,也讓我對中華民國法更融會貫通,」這些歷程同樣也成為王泰升日後的養分。
1990年,邁入第2個30年,王泰升把第1個30年所學的知識、執業經驗融合起來,讓他的學術之路,雖然跟別人走得不一樣,但堅定又踏實。王泰升說:「成功之道,敬業而已。」帶著這份敬業,王泰升將領先全球學術界挖掘出更多法律史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