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日本重啟半導體產業布局,明新科技大學於二〇二五年啟動「半導體日本專班」,首批招收來自熊本地區的八名高中畢業生,預計以四年完整課程培育具備實作能力的半導體人才,未來可選擇留臺就業,亦能返回日本投身當地半導體產業。
「日本半導體產業過去曾是全球領先,但失落三十年後,產業與教育資源嚴重流失。如今地緣政治使得晶片成為戰略物資,日本重新振興產業,首要挑戰就是人才重建,這正是臺灣能協助之處。」明新科技大學校長呂明峯說。
吸引日本學子,從熊本邁向新竹半導體重鎮
明新科大自熊本地區著手,與開新學園及玉名工業高中展開合作,以銜接式專班讓學生升讀明新科大。對日本學生與家長而言,跨海求學需要審慎評估,各項考量中,教育品質與未來出路是關鍵評估指標。為此,明新科大除赴日說明,也安排日本家長來臺參訪校園,實地感受教學環境。
「我們要提供的,不只是學費優勢,而是學生來臺後能獲得什麼技能、畢業後有哪些就業機會。」呂明峯強調,明新科大位於半導體重鎮新竹,鄰近科學園區與產業園區,與許多半導體企業長期合作,實習與就業媒合緊密,學生在學期間即有機會進入業界實習,這讓家長對孩子來臺求學產生信心。
首屆專班八位日本學生皆於四月來臺,進行華語密集訓練,預計九月起正式入學。明新科大以專班方式管理,指派具日語能力的導師陪伴照顧,協助學生克服語言與生活上的陌生感。
呂明峯相當肯定這批學生展現的高度學習意願與紀律,「他們的學習動機很強,是帶著未來願景前來,可以感受到他們高度的投入與決心。」
四層樓產線基地,打造貼近產業的教學環境
在學制設計上,半導體日本專班採四年制,課程涵蓋IC設計、封裝測試、製程設備、品管檢測等實務核心,並安排產學合作實習。最大特色是校內擁有由教育部補助、總投資額超過兩億元的「半導體人才培育基地」。
該基地為四層樓設施,設置類產線教學環境,從一樓到四樓模擬業界實際流程,為學生提供貼近真實工廠的學習體驗。呂明峯表示:「這不是傳統實驗室,而是可直接轉化為職場技術的產線環境。」此外,校內師資多具備產業經驗,並結合外部業師講授業界新知,使學生在校期間即與企業需求對接。
進一步擴大招生規模,下一屆日本專班學生數將擴增至三十名。此外,明新科大已陸續承辦瓜地馬拉、巴拉圭等友邦的半導體技職班,並與中東地區的阿曼、科威特、巴林洽談人才合作,接下來也考慮與韓國、越南合作培育人才。
呂明峯提到:「早年臺灣靠農耕隊建立外交,如今則以半導體教育協助各國建構產業鏈,這是臺灣技職體系的機會。」培養人才,明新科大不僅扎根本地,更跨出國門,在人才競爭的關鍵時代,展現技職教育的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