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到圖書館不只能看書、借書,還能非常好玩?走進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三樓的「技之勇者」展區,彷彿來到遊戲場,採取沉浸式體驗設計的展區共分成三大區塊,參觀者化身勇者,拿著專屬QR code闖關小卡,以遊戲闖關模式,循序漸進完成從職涯探索、專業技能養成到實戰體驗的職業試探歷程。
負責策展的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主任李彥希說明展場分成三大區塊,包括:「初心島—找尋你的職涯天賦」、「六藝群島—開啟通往技職世界的航道」和「試煉島—技能實戰升等場!」等三大職涯冒險島,其中藏有六項互動設施,部分甚至結合人工智慧技術(AI),讓青少年在趣味與學習兼具的情境下完成職業探索,描繪未來職場藍圖,「我們採取積分制搭配排行榜設計,希望激起孩子們的競爭欲,每隔一陣子就來玩一次,看看自己對未來職涯的想法是否有所變化。」
作為第三期「技職永續破風者計畫」最先開展試營運的職業試探常設展,從二〇二五年四月底就陸續吸引國小到國中的學生前來參觀,有的由父母陪同,有的由學校老師帶隊,透過互動式遊戲與手作體驗,認識十六個技職群科,並收集參觀者意見進行閉館展場微調,預計在暑假正式開展。
短影音時代的策展新思維
這是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和虎尾科技大學合作辦理職業試探常設展的第三年,所有共創團隊成員及由中部十三所科技大學組成的技職大聯盟等,都希望展場能夠呈現與過去截然不同的風貌。
在這樣的共識下,加上兩年前導入技職嘉年華手作體驗活動大獲好評,全新一期的「技之勇者」職業試探展幾乎沒有靜態展區,僅利用如:要培養某種能力或深入認識相關職業可以參考哪些書籍的方式,將建議借閱書單融入展場設計的手法,保有圖書館特質。李彥希主任進一步解釋,「我們透過遊戲空間敘事的技巧,融入沉浸式科技,讓參觀者經由體驗式理解認識現行技職體系教育的內涵。」
為了提高與在地產業的連結性,強化技職教育體系的一貫性,這次同樣聚焦在中部地區各領域產業特色與未來生活的關係,以中部技職校院頗具特色的學群,如設計、藝術、機械、電子電機群和餐旅群等,連結至就業端,全展場以時下流行的轉生冒險主題設計闖關遊戲。
擅長空間規劃和創意思考設計的李彥希主任表示,這次不僅將展覽型態改頭換面,就連行銷手法也全面翻新,其中最大的差異在於語言傳播和感官設計,「之前因為偏重於館所協同和資源整合,以靜態展示搭配官網設計的線上遊戲導入,換句話說,就是以被動的資訊推播為主,但現在的青少年已經進入短影音世代,如果要傳遞我們希望青少年接收的資訊,就必須由被動化為主動,將資訊推播改成知識召喚。」
整合各方需求的挑戰
在這一期「技職永續破風者計畫」的規劃中,以國中親、師、生為主要受眾。如何整合技職大聯盟成員和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的各方想法,並讓為期兩年多的展期維持熱潮,成為策展的一大挑戰,居中協調的虎尾科技大學團隊可說是煞費苦心。
除了成立溝通平臺,讓所有成員意見能即時呈現和處理,更重要的策展必須懂得擇青少年喜好,「如何選擇並說好一個『故事』非常重要,因此我們設計了不同的角色,讓每個參觀者都有機會轉換成工會成員、勇者、美食獵人等身分參與闖關遊戲,從通關過程中認識每個群科,」李彥希主任提到,要設計出適合國中生玩的遊戲難度很高,「每一個關卡都必須融入不同的群科概念,不能太簡單讓他們覺得無聊,也不能太困難降低孩子們的理解度甚至因此不想玩了,甚至還要考慮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館內有哪些資源適合提供給國中生,在在都考驗團隊功力。」
為了找出適合國中生的內容和需求,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也利用館內人流量大的特點,連續多年辦理暑期技職嘉年華手作體驗活動,今年更與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合作,邀請中部五縣市十四個群科的技術高中教師與行政主管,與國中生面對面接觸,辦理「群科沙龍」。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科科長粘玉鈴表示,以五月底的第一場群科沙龍為例,包括明道高中、僑泰高中、臺中高工等專業教師紛紛出席,從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切入,向來自兩所國中約八十位國三生介紹群科和相關產業發展,「這不僅可以讓國中生思考究竟要選擇普通高中或技術高中,也可以藉此交流彼此的想法。」
分眾推廣,向下扎根
對於國中生升學選擇具有關鍵影響力的老師們,展覽特別規劃了「教師專場」,適性引導老師了解技職體系運作方式與各群科特色,協助他們製作升學和職能地圖。同時,為彌補多數來自師範體系的老師對技職教育理解有限的現況,虎尾科技大學也設計了數位教案與學習單,讓老師能輕鬆地引導學生認識群科和技職教育的脈絡。
李彥希主任以過去相當受歡迎的光影劇場「幻燈機製作」為例說明,「這個設計放在展覽前段動線,可以吸引孩子們繼續走完全場,過去也曾有老師參加過教師專場後獲得啟發,設計出校內課程探索。」
連續六年舉辦「技之勇者」職業試探展和系列相關活動後,中部技職校院的能量已逐步串聯,形成跨校共構的平臺,透過向下扎根的方式,讓學生知道雖然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高科技研發相當熱門,也是未來產業趨勢,但還是需要懂實際操作的人互相配合,而這正是技職教育存在的價值。
當這樣的認知形成了共識,技職教育也就容易再次成為未來社會的核心動能,進而解決科技大學因為少子化影響而面臨的招生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