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 〉鄭英耀-中山大學校長 用跨域整合代替整併,擴大研究版圖
2021-9-05

資料照片﹕中山大學

建校超過四十年的中山大學,自草創即以「人文與科技並重之精緻研究型大學」為定位;在現今大學朝「整併」方向前進之際,中山早已在跨域、跨校甚至跨國合作專案中,展現科研能量與資源。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以海洋科學學院及工學院「水下載具」研發合作為例,說明中山跨院、跨域的藍色夢想版圖發展歷程。

十年磨一劍,在專業中築夢

過去,臺灣的海洋探勘研究載具和設備,以國外進口或共同合作為主,並無自主開發或維修能力。當載具出現折損或毀壞時,維修和功能提升需不斷仰賴國外技術,不僅曠日費時,更可能影響研究進度。 

中山大學海下科技研究所自二○○六年開始,即陸續研發出多項水下載具,在二○一三至二○一六年間,成功執行超過四百公里長的深海調查,作業時間更超過三百小時。而載具能承受水下四千公尺水壓,皆為現今臺灣水下載具自主研發最長且最深的紀錄。

整合校內電機工程與海洋科學專業能量,二○一八年,中山再結合國內海洋科技產學研單位,包括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國防大學理工學院、中信造船、臺灣國際造船、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共組「科研水下載人載具開發聯盟」,並成立「水下載具研發中心」。推動水下載人載具、無人遙控水下載具、自主式水下載具開發,以執行多樣性水下作業任務,創造學用合一、產業結合的綜效。

「十多年來,中山已累積深厚的水下探測儀器開發技術與經驗,整個過程就像十年磨一劍!」鄭英耀表示,水下載具系統研發涉及多重領域,包括機械、電機、電子、資訊、通訊、光學與聲學等,對海洋學也須有深入認識。他看到研究團隊的專業與熱情、願意接受挑戰,「這是百分之百 的MIT,我就是負責全力支持,找經費,讓他們在專業領域不斷去逐夢,一步一腳印的逐夢踏實。」

另一「跨校」相關合作案,則是與高雄醫學大學成立的「攻頂大學聯盟」。兩校二○一二年起投入上億元展開跨域合作,累計至今共同發表的論文已超過二千四百篇。

在困境中掘出一條光明之路

談到具體合作,鄭英耀說,如中山有毒藥物生醫快篩研究中心,有相關學理專業與技術;高醫有臨床毒藥物,如吸毒、農藥或食物中毒等怎麼爭取時間、怎麼處理的實務經驗,兩校共同成立了毒藥物暨生醫快篩技術研究中心,開始建構處理流程。在救護車把各樣毒藥物中毒者送往急診室過程中,醫護人員可在短時間內掌握患者狀況並將資料上傳到急診室,當患者到院時,所有準備也都完成了。「這是預防醫學、精準醫學的概念,看到他們所做的努力,我很感動,」鄭英耀說。

鄭英耀認為,隨著時代轉換,高教發展、人才需求都要與時俱進,談「跨校合作」,最重要的目的,還是透過更創新的資源整合,讓老師激發出更好的研發能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豐富的學術領域資源。

被問到存廢問題,他表示,有些學校發展得很好,有些學校可能有階段性任務貢獻,當該退場時,可考慮依法退場。而面臨的實質挑戰是,這些學校,在當時的法令認定是捐資興學,但後來可能又衍生成為投資辦學,在思考退場時,就必須從法令面上去解決。

他強調,不管是捐資或投資,私校在培育各樣產業人才的貢獻不容抹煞、令人敬佩。只是,談到存廢議題時,其中的華人社會家業傳承等價值、情感面因素,仍大大考驗創校家族成員的智慧與取捨。

「所以我的具體建議是,民意代表可在立法院推動一個落日條款,直接面對問題,」鄭英耀說,用三至五年提出處理策略,不是一刀切,而是定出幾個有條件的規則,大前提是,所有老師的薪資及工作權益、學生安置、投資成本結算比例等等,不能拖泥帶水。

他期待民代們能勇於挺身而出,不僅是基於選民的長期託付,更是為國家建立更好的機制。當法令能夠與時俱進,學校端也能更快因應環境的變化採取行動。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807312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