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 〉雲林科技大學-讓博士直接到工業現場接受挑戰
2019-10-07

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徐啟銘特約講座教授:「智慧安全即時監控系統整合開發研究」有可能變成新創公司。

位在雲林縣斗六市的雲林科技大學,用雲端科技來監控廢棄物的悶燒問題,及時回報,減少工安意外,展現該校專業技術研發之創新成果。

計畫主持人徐啟銘講座領導的「製程安全與防災實驗室」(PS&DPL)研究團隊,20多年耕耘於製程安全與防災研究,在製程危害分析、量化風險評估以及各類物質本質危害特性分析這三大領域的研究非常突出,可以與全球第一流學者比肩。

「研究領域包含製程異常偵測、製程重大危害辨識、失誤樹與事件樹分析、本質熱危害、本質較安全設計、製程熱失控、閃火點/自燃點特性等,感謝我們的團隊成員努力,我們仍會持續努力不懈。」徐啟銘講座說。

因為這樣的實力,剛卸任副校長的徐啟銘講座最近接手了一個非常受矚目的產學合作計畫:頗具規模之專業事業廢棄物處理廠與徐啟銘講座合作,為了解決事業廢棄物會遇到的自燃、悶燒與爆炸等風險危害問題,嵌入智慧監控技術,整合各項感測裝置,建構「智慧安全即時監控系統」。

計畫主持人徐啟銘講座指出,目前已完成兩套關鍵技術開發,分別為雲端預警監控與機械運轉安全監控,安裝在場域內進行環境資訊收集與監控預警作業。

雲科大這套智慧監控系統,更有開創性的意義,就是讓臺灣培養的本土博士,直接貢獻於第一線環安。

而雲科大培養的博士的專業能力,更已經獲得企業界的正面回應,該專業廢棄物處理廠與雲科大的合作案正是實例。

單點突破後,後續企業合作的機會很密集,可以讓剛被訓練出來拿到博士的年輕學者,直接去現場接受挑戰。

接下來將協助該專業廢棄物處理廠成立專職部門,負責公司所有環境感測與安全監控工作,並規劃成立新創公司,「臺灣現在也在突破體制,希望學者能有機會參與經營新創的公司,如果可以突破法令實現,那臺灣培養的博士就不怕沒有出路了,業界的需求非常強,緊接著我們的團隊要陸續向眾多相關的石化大企業提案,讓環安所培養的博士直接與企業接軌,為企業解決問題,」徐啟銘講座說。

徐啟銘講座的團隊此次也突破了許多臺灣博士級人才進用的既有框架,例如新科博士陳濰君小姐投身於高污染環安產業,對女性從事技術研發就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由關鍵技術開發到整合應用推廣,「結合近年重點發展的工業 4.0 與物聯網技術,進行高風險場域環境主動即時監控、資料收集與數據分析,期望能夠建立更完善的安全防災預測機制。」陳濰君助理教授說。

對雲科大,這個大計畫的意義是更貼近企業的深層需要,以顧客為導向的心態已經建立起來。

而教育部如及時雨般的補助,更是關鍵。類似此類跨領域整合之計畫,往往經費需求門檻不小,此次獲教育部補助,對計畫合作的深度跟廣度有很大的助益,加以多年期經費支持也利於團隊能對未來的規劃更具方向性,如此也提升廠商合作再出資的意願,使技術創新概念更能落實施行。

專業廢棄物處理廠與雲科大的合作給臺灣業界非常大的鼓舞,因為連廢棄物處理公司都願意投入安全研究了,臺灣其它公司更需要投入,除了規劃透過各種感測裝置的模組化設計,將關鍵技術商品化,未來可更快速的導入客製化應用需求,為企業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智慧監控、安全管理、危害辨識與災害預判應變機制。

徐啟銘講座表示,他的實驗室將持續發掘各產業潛在的製程危害風險。此計畫讓團隊觸角由學術研究擴展至環境監測與智慧安全監控領域,與產業實務技術接軌,對接國內工安防災的人才需求,期許未來能夠持續扮演推動產業升級與落實環境安全教育的重要力量。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3250331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