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 〉國際發明展的常勝軍 卓凱翊 從修冷氣到發明救災機器人
2017-5-10

一個不喜出門的宅男,跨進了學校科技中心。此後數年,得獎獎項能列滿一頁A4紙。光是2016年,就有數座跨國大獎—從羅馬尼亞、波蘭、烏克蘭,到日本國際發明展金牌(國土安全機器人),以及臺北國際發明展鉑金獎(挖掘暨回收系統),都是卓凱翊與機械人團隊所得到的榮耀,而他個人亦得到了教育部「技職之光」的肯定。但在獎項發光的背後,有的則是他以耐煩態度,對「三K產業」做出貢獻的理想。

研發三K 機械人

高中讀的是冷凍科,說自己原本該去修冷氣的卓凱翊,畢業時遇上多元入學,報考進了正修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人生就此轉彎。大二那年暑假,他因為不想待在家被家人叨唸,溜到了張法憲老師曾在課堂上鼓勵他們寒暑假可以過來學習的「載具及電子科技中心」。那一刻,他見識到老師的「大樓保全機械人」——一個會動的半球型攝影機,加上捕捉網及漆彈的嚇阻歹徒裝置。從此,一頭栽入其間。成為張法憲所領導的「機械人團隊」的一份子後,他開始專注於研發「三K」(危險、辛苦、骯髒三個日文字的第一個發音皆為K)機械人產業。「因為現在從事三K的人力多是年長者或是外籍勞工,沒有年輕的代替人力。研發三K 機械人,一來是希望能夠不必再向國外購買,二來則是希望能把人力的經驗傳承下來,改善工作效率及品質,」卓凱翊說。
他以「多功能救災機械人」為例,說明密閉火場若因為閃燃現象而全場燃燒起火時,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就是消防員。如果能以機械人前進第一線,很多悲劇就可以不用發生。
更遑論這款救災機械人,還可以依照現場需求不同,在短時間內切換模組為——消防、戰鬥偵測、爆裂物、高污染物移除。這款已經申請到專利的機械人,曾在「北北基消防演習」中出動過二次。看著機械人順利地完成化學車瓦斯氣體外漏的撲滅演習,那刻的成就感當真無與倫比。相較之下,電玩世界變得沒那麼有意思了。因為現實中要解決的研發問題更實際,且光是研發就已經讓他的時間不夠用了。

磨技術,也要會表達

對於張法憲十分佩服的卓凱翊,提到老師的專業、抗壓性到多方涉獵的廣學,都是他的學習目標。老師教導他的不只是知識技能,還包括了與人的應對進退。因為研發還是要接觸廠商、比賽時懂得解說也是必要之事。對於不愛說話的卓凱翊來說,這些又是另一項挑戰。
如今,對著作品就能侃侃而談的他,相較於2013年第一次出國到日本領獎,強逼著自己用英文解釋作品時的緊張,自然是又往前邁進許多。今年即將研究所畢業,面臨兵役的他,已確定要在中區資策會服研發代替役。因為老師與資策會有軟體開發的合作,卓凱翊則是要負責硬體的部份。在這3 年間,他的專業可以不因為兵役而中斷。只是,他覺得自己軟體很弱,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補強中,絲毫沒有因為畢業而要停下腳步的打算。
如同張法憲老師常掛在嘴邊的「人的成功無他,惟『耐煩』二字而已」。卓凱翊已經找到了屬於他的那片專業天空,也將持續用他研發三K機械人的精神,讓未來的選擇更
加寬廣。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3250114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