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產業升級的靠山-從人工到自動化,提升臺灣檢測競爭力
2017-8-15

從手機面板、光學眼鏡到LCD,從研發、材料科學到生產線自動化,臺灣在研發技術上不斷突破,但目前在品管檢測上,仍有部分產業停留在依靠人力的「人工」檢測模式,而非機器篩檢。
「由於檢測時需要在強光下,對人眼的傷害是很大的,容易造成職業傷害,而人工檢測的疲勞問題,也會讓品質控管出現難題。」在被動元件檢測具備20年經驗的仲鈜科技總經理鄭慶章,自7、8年前起開始和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光電與通訊研究所(以下簡稱光通所)一起研發自動檢測技術。

學校當靠山,加速企業研發

仲鈜與高應大光電所的產學合作,起自於鄭慶章和光通所主任王敬文原是國際大廠自動化部門的同事。後來一個轉到學界,一個繼續留在產業,並在兩年前決定創業,成立仲鈜,一起攜手進行多項研發。
鄭慶章指出,在學校著重基礎研究開發,仲鈜提供企業客戶實習場域的結合下,2年來已有許多研究成果,包含結合外部光源與濾鏡取像,再透過演算法辨別產品屬於A Class或B Class等不同層級。
在仲鈜成立兩年以來,雙方共同研發出12項檢測技術,包含玻璃氣泡瑕疵檢測、雪鏡瑕疵檢測、精密沖壓件瑕疵檢測、多層次烤漆鋼板檢測、擴散板瑕疵檢測、LCD光學膜類瑕疵檢測、車用照後鏡曲率檢測、車用照後鏡瑕疵檢測,以及2件光學眼鏡鏡片瑕疵檢測技術。應用的產品,遍及手機面板、光學眼鏡與LCD,也包含車用照後鏡與滑雪鏡等產品。
鄭慶章指出在產學合作下,碩士班研究生能在仲鈜的客戶現場,實際瞭解企業實務,並結合仲鈜的團隊,共同為客戶設計完整的解決方案,都是造就研發成果豐碩的原因。
鄭慶章和王敬文對檢測技術自動化的投入,源自他們對臺灣產業的憂心。
鄭慶章說:「雖然目前產業現場還有足夠人力可以因應人工檢測,但未來在勞動人口逐漸減少,在外籍移工前景未明下,如果不能加速自動檢測的技術,相關產業都會逐漸感受到壓力,也會衝擊臺灣產業的競爭力。」這股強烈的動力,讓他們兩人在企業端和大學端攜手合作,得以創造改變。

產學攜手,創造雙贏局面

「從教育部大規模鼓勵產學合作案以來,不但讓學校的技術得以不斷進步,也更能貼近產業需求。學生對於能進到企業的客戶現場去挖掘問題,都是很開心的,也提升了即戰力,往往在畢業前就已經有很多企業紛紛挖角。」王敬文說。
他進一步指出,20年前國際大廠引進臺灣的自動化技術就已十分純熟,當時半導體還在萌芽階段。但20年過去了,臺灣各產業雖然有大幅度的進展,但在檢測方面,仍多半停留在人工階段。
「除了疲勞造成的品管問題,更容易造成工安意外。」王敬文舉例,如高應大光通所合作的鋼捲檢測,萬一一個不留神,很可能一頭栽進,就是一條人命。
以臺灣外銷至歐盟的不鏽鋼鋼捲為例,王敬文分享,為了提高業界自動化檢測的意願,學校多半會向業者分析,如果能事先在臺灣就檢測出所有瑕疵,即時將數據送到歐洲,那麼在2、3個月的船期中,廠商就可先規劃將其中有瑕疵的鋼捲次級品,用在冰箱背面或天花板等較不易看到的地方。
王敬文表示,對產、學雙方來說,這樣的合作案助益都是很大的,但前提是找到有意願進行長期且深入合作的對象。而對仲鈜來說,在明年公司成立三年,符合申請研發替代役資格後,也期望參與產學合作的學生得以透過研發替代役直接接軌就業,為仲鈜科技與高應大創造雙贏的局面。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772207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